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毕业生风采 | 郭旭:以匠心打磨技艺,用焊花点亮工匠之路
作者:交通管理系   时间:2025-07-28   点击数:

郭旭,江西吉安人,共青团员,交通管理系2022级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学生,曾任班级心理委员。其荣获2024年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焊接作品受邀参展“江西省首届军事人才需求对接活动”,另获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技能竞赛三等奖、“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在校期间学业成绩优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一、师者引领明方向,筑牢焊接专业根基

技能报国的梦想,早在郭旭心中埋下种子。高考后,他坚定选择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初入校园,陌生的环境与学习模式令他陷入迷茫。交通管理系黄娟林老师如暗夜灯塔,不仅给予他一对一心理疏导,更依据学校“一生一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为他量身定制大学三年成长规划。

理论课堂上,程润根老师用动态演示将电弧熔池的抽象原理化作直观图像。实操时,老师手持面罩躬身示范,一句“焊缝如人,心稳手才能稳”如晨钟暮鼓,叩击着郭旭的心。为考取专业证书,他与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从晨曦微露到夜幕深沉,反复打磨高压管道焊接的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焊枪的嗡鸣与飞溅的火星中,他读懂了“毫米级误差决定生死”的行业铁律,也在师者的言传身教中,稳稳扎下职业的根。

二、产教融合淬真金 扛起焊接责任重担

2024年10月,郭旭走进学校与杭萧钢构(江西)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焊接技术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开启产教融合的淬炼之旅。在杭萧钢构的车间里,焊接不再是课本上的理论,而是沉甸甸的责任。面对高层钢结构焊缝的UT探伤检测,他在师傅指导下,三天三夜反复调试电流电压,直至X射线底片上的气孔彻底消失。参与波哥大地铁项目框架工程时,他和团队成员日夜研讨,优化焊接顺序,将构件变形量精准控制在2mm以内。

早会上,工段长“钢结构不等人,但安全必须等”的告诫,让他深刻领悟到速度与质量的平衡之道。如今,防护面罩在他脸上留下的晒痕,成了他与钢铁对话的勋章,每一道印记都诉说着奋斗的故事。



三、赛场拼搏破困境 放焊接技能光彩

成长路上,郭旭始终与挑战较量。初学氧焊时,铁水倒流烫穿防护服的惊险瞬间,让他心有余悸却从未退缩。练习钨极氩弧焊,参数失调导致焊缝堆积如山的挫败,反而激起他的斗志。备战省赛期间,程润根老师全程陪伴,师徒二人驻守车间,逐帧分析熔池变化,终于揪出送丝停滞这一关键症结。

2024年12月,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郭旭沉着调用实习积累的脉冲焊接经验,迅速调整峰值电流与送丝速度,当最后一刻完成A类焊缝时,飞溅的焊花仿佛都在为他喝彩。那张三等奖的奖状,凝聚着数百次试板烧穿的教训,更见证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四、匠心传承启新程 书写焊接时代篇章

从实训室的试板到省赛的工位,从杭萧钢构车间的钢花到压力容器的探伤报告,郭旭一路披荆斩棘,如今已正式成为杭萧钢构(江西)有限公司的一员。他始终坚信,焊道即人生,每一次运条都是匠心的倾注,每一道焊缝都是成长的见证。

回望来路,他感恩母校将“精益求精,毫厘必争”的信念熔铸进血脉,感谢杭萧钢构赋予他“把建筑焊进天空”的豪情。作为新时代焊接人,郭旭将继续以焊枪为笔,在时代蓝图上书写属于“中国制造”的闪耀印记,勾勒出属于新时代工匠的奋斗轨迹。


邮编:330045
电话:0791-83845915(办公室) / 83814509(招生办)
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志敏大道1458号

版权信息: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Copyright@2018 ICP All Rights Rights Reserved.备案序号:赣ICP备18010303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