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全国红色文化育人高地与“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 月 下旬至 7 月 中旬,学校组建 10 支实践团队,组织 130 余名师生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沿着江西省 4 条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路线,深入 9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红色文化传承、社情民意调研、政策理论宣讲、特色产业发展等核心任务,奔赴南昌、吉安、景德镇、上饶、九江等地,走进乡村、企业、社区一线开展实践活动,用坚实脚步书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答卷。
活化红色记忆 打捞历史微光
在井冈山革命老区,“寻访红军后代记录口述史”调研团以口述史为纽带,以井冈山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县市,探访 100 余位红军烈士后代。在他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中,聆听先辈们在井冈山时期舍生忘死的战斗故事与热血记忆,打捞尘封的红色记忆,激活红色文化的鲜活内涵。红研智己红色文化研学队走进上饶市婺源县,穿梭于街巷村落,通过代际对话探寻红军足迹与民间往事,以创新姿态让历史走出尘封,让每一段口述、每一份记录都成为红色精神的鲜活注脚,让历史在青春接力中“活”出新生机。


“寻访红军后代记录口述史”调研团走进
烈士后代家中调研访谈


红研智己红色文化研学队在
上饶市婺源县开展调研
守护革命遗物 赓续精神血脉
“探寻红军遗物”社会实践调研团聚焦革命遗物的保护与修复,致力于将军功章、家书、旧军装等承载历史记忆的珍贵物品,转化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载体。调研中发现,因年代久远,革命遗物普遍面临老化破损、遗失及保存条件有限等困境。“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句无声的誓言。”团队成员表示,守护红色遗存既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重要途径。赣鄱红雁红色文化宣讲队奔赴抚州市乐安县,深入挖掘境内红军标语的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感受城市在岁月流转中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不屈的革命精神。


梁观明向实践团队展示
爷爷梁学贻烈士的遗物


赣鄱红雁红色文化宣讲队深入乐安
探寻红色印记
创新传承范式 点燃时代星火
“青马工程”大学生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以探索红色文化传承新机制、新模式为目标,紧扣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趋势,依托历史遗物、口述史等红色文化载体,创新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承方式,有效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破晓赣鄱·青志星火”社会实践队通过走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小平小道陈列馆等地,以革命旧址为课堂、以红色资源为教材,通过“沉浸式学习—实践性转化—服务性践行”的育人模式,为我校学子打造了一堂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烈士后代寄语青年学生


“破晓赣鄱·青志星火”社会实践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陈列馆参观走访
情暖桑榆晚景 志愿星火燎原
我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泰和县景丰村,与当地老年群众亲切互动,唠家常、话近况,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捏肩捶背,还现场教学“八段锦”养生功法。红研智己红色文化研学队走进婺源县江湾镇敬老院,为老人们讲述红色故事,将先辈的热血与信念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创益”志愿服务队以“反诈安老、研学铸魂”为主题,在乐平市礼林镇鲍畈村为老人们开展兼具温度与深度的志愿服务活动,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注入温暖与活力。

同学们为老人捏肩捶背

“八段锦”养生功法现场教学

同学们与老人互动,满是温馨

“反诈安老、研学铸魂”志愿服务活动
推普赋能乡村 文化薪火相传
“创益”志愿服务队走进乐平市大田村,开展以“推普竞技・红色诵读・非遗传承”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延续“趣味为桥、教育为舟”的服务理念,通过绕口令挑战赛、手势舞教学、漆扇绘制及分级诵读四大板块,为乡村儿童构建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文化课堂。“推普先锋”宣讲团以“声入万家”为目标,开展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推广活动,针对部分村民的识字问题,精心设计“字词重组”游戏,让大家在动手参与中加深对汉字和普通话的理解。

中年级小朋友深情演绎
《如果信仰有颜色》

“推普先锋”宣讲团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创益”志愿服务队教小朋友们练习发音
童心筑梦前行 播撒希望种子
在庐山市芙蓉村“童心港湾”活动现场,“星火筑梦,青春力行”社会实践服务队组织乡村儿童学唱经典红歌《歌唱祖国》,以童声传唱培育爱国情感;开展抢凳子、击鼓传花等趣味游戏,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孩子们的反应能力与合作意识,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儿童教育走深走实。“创益”志愿服务队聚焦乡村教育与儿童关怀,以知识为舟、趣味为桨,带来精彩纷呈的科普课堂,通过心迹绘语、互动小游戏等形式传递温暖,“原来科学这么有趣!”孩子们的兴奋分享,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

“童心港湾”活动现场

“气式喷泉”科学小实验


“创益”志愿服务队开展“大田村里暖童心,点滴关怀润童真”主题志愿活动
青盾守护碧水 筑牢溺水防线
“救生圈还有这么多讲究!”在景德镇乐平市礼林镇,“红韵”志愿服务队成员方文焕发挥救生员优势,科普抛投式救生圈知识,为村民带来别开生面的水边安全课,并组建防溺水小分队巡查周边河流。“青马工程”大学生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专门开设防溺水安全课堂,讲解“防溺水顺口溜”“六不准”等核心要点,围绕“预防、自救、施救”三大主题,呼吁孩子们远离危险水域。

抛投式救生圈科普讲解

“红韵”志愿服务队开展河流巡查

防溺水安全课堂

“青马工程”暑期实践团讲解防溺水顺口溜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色育人品牌,已成为青院学子了解国情社情、锤炼自身本领的重要平台。2025 年,学校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兼具青院特色和时代价值的品牌活动。师生们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实践,以“躬耕力行”的务实态度,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领域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