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号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学校“推普先锋”宣讲团循着井冈山的红色足迹,奔赴江西井冈山周边地区。从田间地头的对话、院落板凳的宣讲,再到乡村舞台的互动,宣讲团以多样化、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推普实践,以语言为纽带,在红色热土上书写青春篇章。
正音诵安全 童声护成长
“远离陌生水域,科学施救”——志愿者用标准的普通话,结合真实案例生动讲述防溺水故事,围绕提升乡村儿童语言能力与安全意识的目标,开展了“普通话里传安全”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跟着志愿者逐句模仿发音,在互动中感受普通话的清晰与流畅。
防溺水顺口溜环节,志愿者带着孩子们齐声诵读:“陌生水域莫靠近,呼救要找大人帮;平翘舌音分清楚,声调准确记心上……”孩子们一边念,一边跟着志愿者纠正发音,“‘靠近’是kào jìn,不是kǎo jìn”“‘准确’是zhǔn què,声调要到位”。清脆的诵读声里,规范的发音技巧与防溺水安全知识,正随着孩子们的练习一点点牢记心中。




乡音与雅言共舞 文脉与时代同辉
诗词歌曲婉转悠扬,尽显汉语言的韵律之美。宣讲团走进公园、广场,以普通话对话方言,在传统乡音与规范语言碰撞交融中生动诠释语言文化的多元魅力。普通话歌曲《八角楼的灯光》,清亮婉转的歌声饱含深情的家国情怀;客家话吟诵《红军哥哥你慢慢走》,瞬间勾起听众对红色岁月的追忆。这场充满温度的语言盛宴,让普通话的魅力悄然浸润人心,更让方言承载的文化记忆与时代语言同频共振,在传承与推广的交响中点亮语言文化的光芒。


从生疏到顺畅 乡村里的语言桥
田间地头,宣讲团深入乡村腹地,在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普通话教学。面对略显拘谨的老爷爷,同学们耐心示范发音,逐字纠正平翘舌音和声调。从最初的生疏磕绊,到后来带着乡土气息的顺畅表达,一句句普通话悄然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让规范语言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城乡的暖心纽带。


以语为桥,以行践诺。“推普先锋”宣讲团秉持“语润乡村”的初心,用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搭起普通话学习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