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盛夏,21岁的刘安卿以哲学教师身份走进江西省团校(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的校园。三十九年光阴流转,从青丝到白发,从普通教师到副院长,他始终以扎根者的姿态,与这片土地同生共长。
讲台之上 他是深耕不辍的“思政匠人”
执教哲学十五载,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成青年听得进的“人生课”;兼任党办秘书时,深夜伏案整理材料成为常态,却总说“笔尖流淌的是信仰的重量”。挂职团省委两年间,他带着基层经验服务青年工作,将实践思考转化为调研报告,为政策制定注入鲜活力量。








改革潮头 他是担当破局的“先锋行者”
2001年学校转型职业教育,他勇挑培训处副处长重任,带领团队开辟继续教育新赛道,五年间输送千余名技能人才;2005年任职党政办主任,在校园迁建、资源整合的关键期,白天协调基建工地,深夜修订申报材料,被同事称为“铁打的调度员”。2009年履新副院长岗位后,他以全局视野独当一面,先后分管了学校多个重要领域。











岁月深处 他是情怀滚烫的“校园守望者”
2023年接掌工会主席重任,他将“对教师亲”化作春风化雨的实践:搭建“匠心擂台”淬炼师能,构筑“星光舞台”滋养师心,慰问走访传递学校温暖。在临近荣休之际仍以春泥护花之姿,主动承担多项要职,只因那份“把心种在校园沃土”的信念始终滚烫。














有人问他坚守的秘诀,他指着教学楼前亲手栽种的海棠笑道:“树长高了,地就更稳了。”这或许正是他对“何以扎根”最朴素的注解——向下沉淀,向上生长,在时光里站成一种永恒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