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中国工业报》报道我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作者:   时间:2025-08-08   点击数:

近日,《中国工业报》以《“校中厂”育新农人才 产教融合助乡村振兴》为题,报道我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现予以全文转载。




“校中厂”育新农人才

产教融合助乡村振兴

齐锦 程序

近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功打造“校中厂”模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路径,实现了专业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互动,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大批新农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4年,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与南昌苏小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共建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从选品、脚本策划,到直播运营、售后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融入了企业的深度参与,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校中厂”模式,为企业与师生搭建起了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双导师团队协作赋能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双师型”队伍的支撑。在“校中厂”模式运行过程中,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学生配备了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导师肩负着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计划指导的重任。针对部分学生对现代电商工作环境认知不足、专业发展前景迷茫等问题,学校导师围绕职业环境、行业前景、岗位需求等要点,与企业导师共同研讨备课,设计专业案例,开展现场教学。通过“走出去感受、请进来对话”的沉浸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商行业。专业课程导师程老师表示,她会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解决实战中的具体问题。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从最初的配合生疏,到如今直播间效果大幅提升,进步显著。

企业导师则由企业一线优秀员工担任,他们将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行业最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带入校园,手把手指导学生生产操作。企业导师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了职场思维。企业导师苏郑坤在直播间中,不仅指导学生调整表情等细节,还以商业战役为例,向学生讲解产品直播的关键要素,如好产品、精准广告投放等对直播收益的影响,强调提升运营直播能力的重要性。

此外,企业导师还为学校导师提供实战教学指导培训。学校导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战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能更及时地针对学生项目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复盘,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更好地指导学生应对职场挑战。

“校中厂”模式促成校企共赢

“校中厂”模式通过“校中企、企中校”双向赋能,构建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元育人”标准体系,为学校和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

对于学校而言,“校中厂”模式促使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学校可根据产业动向动态优化专业布局,完善课程内容,实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教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双师素质得到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据统计,教师100%获得“直播运营”“电商数据分析”等职业技能认证,教学案例更新率超80%,还申报获批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4项,发表产教融合领域论文6篇。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凭借扎实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校中厂”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深受就业市场青睐。

从企业角度来看,“校中厂”作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南昌苏小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吸引了清风纸业、洁柔纸业等优质合作伙伴,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毕业季,企业对“校中厂”培养的学生录用率达85%,节省了大量招聘与岗前培训成本。参与项目的毕业生首年平均薪资较未参与者高出40%,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100%,充分体现了“校中厂”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校中厂”实训基地的作用,为青年学子打造集“教学、实训、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提供“真设备、真项目、真岗位”的全链条培养环境,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职教力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将以“校中厂”模式为依托,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新农人才,让产教融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多光彩。


邮编:330045
电话:0791-83845915(办公室) / 83814509(招生办)
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志敏大道1458号

版权信息: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Copyright@2018 ICP All Rights Rights Reserved.备案序号:赣ICP备18010303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