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创益”志愿服务队走进乐平市大田村,聚焦推普竞技、红色诵读、非遗传承三个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延续“趣味为桥、教育为舟”的服务理念,通过绕口令挑战赛、手势舞教学、漆扇绘制及分级诵读四大板块,为乡村儿童构建起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课堂。

绕口令挑战赛:在语言竞技中激发学习热情
为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绕口令挑战赛。活动伊始,孩子们被分为三个活力小组,摩拳擦掌准备迎接“知道就是知道”与“白石塔”这两段经典绕口令的挑战。此起彼伏的诵读声中,孩子们全神贯注,一边努力控制语速,一边力求字正腔圆,展现出扎实的普通话功底。比赛过程中,有的孩子因为一个发音反复练习,引得全场笑声连连;有的小组默契配合,节奏整齐划一,赢得阵阵掌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普通话水平。




手势舞教学:艺术互动传递文化活力
伴随着《红山果》灵动悦耳的旋律在教室流淌,身着统一马甲的志愿小姐姐们化身舞蹈老师,将复杂的动作拆解成一个个童趣满满的小片段。孩子们宛如跃动的精灵,紧紧跟随着老师的步伐。有的歪着脑袋认真观察手势变化,有的踮脚晃脑数着节拍,粉扑扑的脸蛋上洋溢着专注与兴奋。这场舞蹈课,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肢体表达的乐趣,更在艺术熏陶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活动现场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红色文本诵读:分级演绎厚植家国情怀
在精心设计的朗诵环节,孩子们依年龄分层登台,用声音传递成长与家国情怀。低年级的萌娃们化身破土而出的“小种子”,奶声奶气地讲述生命从萌芽到绽放的故事;中年级组深情演绎《如果信仰有颜色》,从平缓诉说渐至激昂澎湃,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化作铿锵有力的诵读;高年级组则以大气磅礴的《你要写中国》震撼全场,用极具感染力的朗诵展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漆扇绘制体验:非遗传承中的创意实践
在非遗文化体验课堂上,团队成员化身传统文化讲解员,用生动的故事揭开漆扇工艺千年传承的神秘面纱。从汉代漆器的华贵到宋代扇面的风雅,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孩子们也化身小小漆艺师,手持滴管轻触水面,各色颜料如流星坠入银河,在水面晕染出梦幻的波纹。当素白扇面轻轻覆于水面,神奇的吸附过程瞬间定格流动的色彩,有的作品如燃烧的火焰迸发热情,有的似水墨丹青晕染出江南烟雨,还有的呈现出星河璀璨的瑰丽景象。每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不仅承载着传统工艺的流动之美,更凝结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中最鲜活的注脚。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构建“语言竞技+艺术体验+文化传承”成长课堂,以语言竞技夯实表达根基,借艺术体验启迪审美感知,用文化传承筑牢精神底色。孩子们在绕口令的唇齿交锋中规范普通话标准发音,于手势舞的律动中感受艺术魅力,在非遗漆扇创作里触摸千年文脉,更通过诗歌朗诵将爱国情怀化作铿锵童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