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⑨ | 以志愿微光 点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作者:郑艺 杨冯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25-07-12   点击数:

为助力高校更好服务乡村振兴,7月上旬,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泰和县景丰村、国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情暖乡村 共筑幸福”为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成员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老年健康守护、普通话推广、预防溺水宣传、儿童成长关怀等重点内容,为当地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了贴心服务与实用知识,让温暖在乡村传递。

银龄健康守护: 八段锦里话养生 急救演练护安康

实践团走进泰和县景丰村,与村里老年群众亲切交流互动。活动现场,队员们陪老人拉家常、聊近况,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捏肩捶背,用这些细微举动传递着青院学子的真诚关怀。为普及健康知识与急救技能,实践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基础健康常识和实用急救方法,并现场示范带领老人学习八段锦养生功法。一招一式间,老人们学得专注认真。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奶奶感慨道:“练完浑身都轻松,晚上睡觉也更踏实了。”




乡音蜕变之旅: 趣味推普课堂 共筑语言桥梁

普通话是沟通的桥梁,是情感的纽带。推广普通话,能有效打破地域隔阂,让天南地北的人们畅所欲言。实践团以 “声入万家”为目标,在当地开展了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带着村民用简单语句跟读,一句一句帮老人纠正发音;考虑到部分村民识字不多,还特意设计了“字词重组”小游戏,让大家在动手拼字的过程中,自然熟悉汉字和普通话发音。在队员们的耐心引导下,村民们认真跟学、积极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语言的便利,也离“说好普通话”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红星风车工坊:巧手传承红色记忆 童趣绽放爱国情怀

在“童心筑梦”活动现场,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手中的剪刀在红色卡纸上灵活游走,不一会儿,一个个红底金星的风车雏形便跃然手中。实践团一边协助孩子们粘贴风车叶片,一边生动讲述着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将红色精神巧妙融入手工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当孩子们高举着组装好的红星风车,在阳光下肆意奔跑时,五彩的风车飞速旋转,映照着他们灿烂纯真的笑容。“老师,我的风车转得最快!”“我的红星最亮!”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小小的红星风车不仅承载着童趣与欢乐,更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播撒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让爱国情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生根发芽。



防溺安全课堂: 口诀手势共筑防线 绘画竞答守护童年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为切实提升当地儿童的防溺水意识与自救能力,实践团专门开设了防溺水安全课堂。通过讲解“防溺水顺口溜”“六不准”等核心要点,结合真实案例,围绕“预防、自救、施救”三大主题,反复强调学习防溺水知识的重要性,呼吁孩子们远离危险水域,选择安全场所避暑玩耍。 

课堂上,为让知识更易接受,队员们还带领孩子们学跳防溺水口诀手势舞,用欢快的节奏帮助记忆关键内容;组织创作防溺水主题手抄报,鼓励大家将警示标语和自救知识融入绘画,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安全认知。通过“讲解+互动+创作”的多元形式,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了防溺水知识,也为夏日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为期三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之行,实践团从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到提升村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关爱银龄群体到守护童心成长,将志愿服务的理念深深镌刻在基层一线。他们精准对接乡村需求,用真情服务点亮了村民的生活,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邮编:330045
电话:0791-83845915(办公室) / 83814509(招生办)
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志敏大道1458号

版权信息: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Copyright@2018 ICP All Rights Rights Reserved.备案序号:赣ICP备18010303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