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如何用红色资源点燃青春信仰?
作者:郑艺 吴森   时间:2025-07-01   点击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之际,我校组织师生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学校党委书记罗来松、党委副书记邵婷婷率实践团师生,以革命旧址为课堂、历史文物为教材,将思政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沉浸式学习—实践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育人链条,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



强化使命引领:

以“三维指导”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罗来松在鼓励实践团队时指出,此次活动作为学校深化思政课改革、推进“大思政课”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构建全链条育人生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围绕“历史—现实—未来”主线,他对实践团队提出“三个转化”的实践要求:一要传承革命精神,深挖党的奋斗历程中的精神富矿,在实践调研中夯实专业本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二要锤炼实践能力,善用团队协作优势激发叠加效能,以“1+1>2”的协同效应促进成长;三要担当时代使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奋斗动力,利用暑期补短板、强基础。



邵婷婷与实践团队成员亲切交流,鼓励他们脚踏实地,一笔一划记录好城市的新模样、老乡的真心话、革命故事的小细节,把革命精神的“接力棒”认认真真整理成册,传承好这最金贵的“传家宝”。



锚定历史坐标:

在革命原点构建“活态思政课堂”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场域。学校思政部负责人梁永康以《数字密码:2万起义军如何打出中国革命新天地?》为题开展现场教学,通过 “2万起义军”“第一枪”等历史符号的深度解码,将南昌起义的革命历程转化为可感知、可思考的“思政密码”。师生们在实景行走中追溯 “中国革命道路如何开辟” 的历史命题,实现了从“书本理论”到“历史现场”的认知跃迁,为思政课注入了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




深化价值引领:

在赣鄱大地上书写思政教育新篇

“破晓赣鄱・青志星火”志愿服务队同步启动的系列实践活动,成为本次教学的延伸与拓展:6 月 28 日至 7 月 1 日辐射探访南昌红色场馆,7 月 4 日至 6 日深入赣州于都开展红色宣讲,通过“实地研学—理论研讨—调研报告—志愿服务”的闭环设计,将思政教育从“历史维度”延伸至“现实维度”。

当青年学子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枪炮声模拟场景中感悟革命初心,在赣鄱大地的实践调研中触摸时代脉搏,思政教育便真正实现了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塑造”的质变。学校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通过红色研学、实践教学等形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推动红色文化育人走深走实。

邮编:330045
电话:0791-83845915(办公室) / 83814509(招生办)
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志敏大道1458号

版权信息: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Copyright@2018 ICP All Rights Rights Reserved.备案序号:赣ICP备18010303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