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打造产教融合新典范
走进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的直播间,身着正装的学生“主播”姜贵萍正对着镜头倾情介绍:“各位朋友,这款纸巾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品质上乘,性价比超群……”镜头前的她,眼神透着自信,语速流畅且富有节奏感。
姜贵萍是江西青年职业学院2023级电子商务(2)班的学生,几个月前她还是个只会背台词、生硬套话术的“直播小白”。

2024年,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与南昌苏小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共建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电商实训基地”),精心打造“校中厂”模式,为企业与师生搭建起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学校投入资金为学生打造最前沿的实践环境,企业则将运营项目搬进校园,并派遣经验丰富的导师全程驻扎,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转变。
在电商直播实训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现代化、全流程的电商运营产业链,从选品、脚本策划,到直播运营、售后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企业的深度参与。

“精气神”背后的双导师团队协作
在“校中厂”模式的运行中,学校为学生配备了双导师团队,包含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在“校中厂”承担着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同时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企业导师是从企业中挑选出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一线优秀员工;他们将企业实际生产经验、行业最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校园,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
“直播时要有精气神!动作缓慢些,眼神要到位!”企业导师苏郑坤正在镜头后比划着,指导学生姜贵萍调整表情;程序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导师,她也在一旁观察学生表现。程老师说道:“我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情况,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性格分小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战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她谈到学生的成长:“刚开始学生团队配合很生疏,灯光、台词、产品展示经常出问题。但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逐渐找到了默契,现在直播间的效果比最初提高了不少。”


在“校中厂”的课堂上,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们各显神通,他们以生动的案例和现场操作模拟,解决了同学们的困惑。企业导师苏郑坤在直播间为学生做讲解:“做产品直播就像打一场商业战役,要有好的产品,精准的广告投放,吸引精准流量,才能增加曝光率,你们看这个转化率,如果能提高3%,整场直播的收益就能增加20%,所以你们的任务是不断提升运营直播的能力。”企业导师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帮助同学们在毕业前就具备了职场人的思维方式。


“学完理论不实践无法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但现在企业导师直接用我们在直播间创造的效益检验我们的理论学习成果,就像一场真实的职场秀。之前我只是背词,学校导师则时常指点我研究每个产品的卖点,这才让我的直播风格逐渐成型。而且每个月工资到账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是靠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得来的。”姜贵萍同学参与运营的清风直播间,最高一次的销售额达到3万多,她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获得的成长感到骄傲。

在实战之外,企业导师还为学校导师开展了系统化、场景化的实战教学指导培训。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学校导师的实战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统一。因此,针对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导师们能够迅速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复盘,使他们的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通过“校中厂”的实践锻炼,学校教师对电商行业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方法也更加贴近实际,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应对未来的职场挑战。

“校中厂”赋能校企共赢
学校师生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完成企业多项真实直播运营、视频剪辑12项。通过优化项目运营流程,产品推广效率提升了25%,新增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外包成本。此外,“校中厂”作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吸引了清风纸业、洁柔纸业等两家行业优质合作伙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学校合作的这段时间,我们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合作伙伴。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人才,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的学生,就业市场都抢着要!”学校导师熊皓宇自豪地说道,“我们‘校中厂’的学生上手快,对企业运作模式理解深刻,完全不需要额外培训。这些学生凭借扎实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
2024年毕业季,企业直接吸纳“校中厂”培养的实战型学生,录用率达到85%,节省了大量的招聘与岗前培训成本。参与项目的毕业生首年平均薪资较未参与者高出40%,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100%。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显著提升,更彰显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
“校中厂”模式促使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学校依据产业动向动态优化专业布局,完善课程内容,实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教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与指导实践,100%获得“直播运营”“电商数据分析”等职业技能认证,教学案例更新率超80%,教师团队借此积极申报并获批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4项,发表产教融合领域论文6篇。教师双师素质的显著提升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学校发展筑牢根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