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推进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我校思政部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以“深耕经典著作,厚植理论根基”为主题的思政课寒假集体备课会。学校全体思政课专职教师参加。


本次集体备课会强化了备课方式的创新,主要围绕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开展备课。备课教师在各自教研室的指导下,就任教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并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系统梳理课程各章节对应的经典著作,采用“案例导入+原著精读+现实映射”的方式,规范集体备课流程,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备课会上,张洁、魏新凯、黎子菁、胡玲惠四位教师围绕任教课程,就寒假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如何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行了分享示范,并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交流研讨。



此次集体备课会创新形式,分享智慧,为学校思政课教师精准把握教材以及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新视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主任高秋丽认为:“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不仅能充分了解经典作家对理论观点的论证思路,感受理论的现实魅力,增强理论的现实观照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参照经典文献,用大量的事例、数据和生活事实充分诠释思政课的学理性,从而增强课程政治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研室主任陈珊谈到:“听完张洁老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的分享阅读,对于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以时间线为轴,以近代中国国情为起点,辅以史实。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能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认识串成整体,形成一体化认识。引入经典著作阅读融入集体备课,这一举措既是改革创新,又是与时俱进。”
《红色文化与实践》课教研室主任余焰培表示:“《为什么是中国》通过文字的力量,让我从宏观层面理解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也使我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红色文化》的授课过程中,应当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