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这堂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5日-7月14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动员160余名师生,组建19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南昌、抚州、赣州、上饶、景德镇等地,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童心港湾”建设、爱老敬老服务、社区志愿行动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火红的七月,他们在实践行动中践行青春之志,诠释“强国有我”的青年担当,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学习新思想 引领未来指方向
学校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抚州市广昌县彭田村,以生动的案例、朴实的语言,向当地村民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以和重大意义。他们在田间地头,与劳作的农民交流,讲述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村头的大树下,和乘凉的老人、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探讨教育、医疗等民生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实践团还走进村民家中,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如何为百姓谋福祉,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彭田村落地生根。


重走长征路 红色精神谱华章
为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学校组建“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赣鄱红雁红色文化宣讲队、“红心向党”理论宣讲实践队分别赴赣州市于都县、南昌市青云谱镇阳光南社区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调研团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纪念馆、赣南省政治保卫局旧址追忆红军长征逆境渡江壮举,在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倾听老红军的亲身经历,在南昌市阳光南社区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工作,他们在切身感受革命先辈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实践团在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探寻老技艺 非遗文化永传承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学校组建“弘扬匠心 传承非遗”社会实践队、“探陶瓷瑰宝,宣中华名片”传承礼“遗”宣讲队分别前往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刘杨非遗手作工作坊,聚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南龙灯”“绒花”“漆扇”“陶瓷”等开展技艺研学和现场教学活动。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实践团与本地居民促膝长谈,切身了解“城南龙灯”的历史发展、设计工序等,他们沉浸于“城南龙灯”的独特魅力中,探寻这一古老技艺背后的历史渊源。在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实践队开展陶瓷技艺研学、寻访陶瓷艺人等活动。在刘杨非遗手作工作坊,实践团亲身体验了复杂而精妙的制作工序,并被陶瓷非遗杰出代表刘杨始终坚守传统技艺,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系列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珍贵价值和文化内涵,立志推进非遗文化出新出彩出圈,向世界讲好江西故事。


调研探路径 产业发展为振兴
学校“聚焦乡村发展,共话美丽乡村”社会实践调研团、“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建新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抚州市广昌县彭田村、羡地村、五星村、新安村、田西村5个村落;“团青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鄱阳县枧田街乡闵桥村开展实践调研。调研团结合党务工作、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等专业理论知识的优势,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村干部、村企负责人、普通村民等各类群体进行深入访谈,从他们口中了解和感悟全面脱贫后的成果巩固以及乡村振兴以来的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快乐伴成长,童心港湾筑未来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表达大学生渴望回馈社会以及对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期望,学校“青春挺膺,童心而行”支教团、“一路‘童’行”安全教育实践队、“青春筑梦 阳光‘童’行”志愿服务实践队、“探陶瓷瑰宝,宣中华名片”传承礼“遗”宣讲队分别走进抚州市广昌县彭田村、南昌市青山湖区进顺村、南昌市青云谱区、景德镇市昌河街道昌盛社区“童心港湾”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实践团以“童心港湾”项目为核心,围绕安全教育、普通话推广、礼仪教学、手工制作、趣味课堂、幼儿舞蹈等内容,以知识与爱双轨并行,用实际行动助力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落实落地。活动中,“童心妈妈”的期望、孩子们的笑脸,激励着实践团成员倾情奉献、努力前行。他们将青春与“童心”碰撞,让孩子们的梦想插上未来的翅膀,悄然绽放。


情系夕阳红 爱满人间不孤单
为弘扬爱老敬老为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学校“青春挺膺,童心而行”支教团、“青春筑梦 阳光‘童’行”志愿服务实践团、“创益”志愿服务队赴抚州市广昌县彭田村、南昌市青云谱区天同医养院、南昌市青山湖区宏利社区开展“空巢不空心,温暖夕阳情”孝亲敬老系列活动。他们化身为老人贴心的陪伴者,用温暖的话语和真诚的笑容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活动期间,实践团主动找活干、干好活,将精准服务送达到人,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人们的生活难题。此外,实践团还开设了“八段锦”分解教学,手把手地指导老人们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真正做到让服务下基层,让青年人下基层。


关怀入社区 志愿服务暖人心
为了给社区居民带来温暖关怀,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学校“青春筑梦 阳光“童”行”志愿服务实践队、“青蓝”志愿服务队走进南昌市青云谱区洪翔社区、鄱阳县城东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在入户清扫的过程中,实践团细致入微,展现出极度的耐心和专注。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时,他们更是不遗余力,面对年长者,他们放慢语速,耐心解释;遇到年轻人,则通过实际案例,强调提高警惕的重要性。他们还在社区广场设立咨询点,随时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并形成了具有青院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在暑假期间,组织多支社会实践队深入“社会课堂”,开展志愿服务,拓宽实践育人载体,提升实践育人成效。他们坚守在社会实践一线,在理论宣讲中“奏响时代奋进之音”;在实地调研中“秉持务实求真之风”;在爱心支教中“播撒希望梦想之种”;在志愿服务中“展现热忱关怀之情”,用实际行动种好育人责任田,在实践中谱写铸魂育人的青春篇章。